国学与国医智慧大讲堂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成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向心力的力量源泉。纵观世界文明源流与演变,返本开新,中华智慧亦尽在道中。秉持承继往圣先贤的睿思和渊博之学,承继璀璨生辉的文明长河之精华,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我们沉浸在五千年的思维智慧和史书典籍中,以史明智、以医养身、学哲思辨、易术知化、匠心养性…怀揣敬畏之心,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此《国学与国医智慧大讲堂》做为文化的载体,使我们享受过程并充分浸润领悟其中的博大与精奥,从而掌握立身处世之本,在世界文化激荡和未来繁衍新格局发展中稳固根基。
顶级国学大家亲临授课,转知成智,知行合一;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崇德广业,道义之门;
以史鉴今,以儒做人,以易启智,以道明德,以禅见性,以医养生,以法御术;
国医大师的摇篮,北平国医学院传人亲临授课,启智调身,学研集合,学练践行;
万名企业家同校为友、精英同窗,开启高级的思想碰撞;
参访国学、佛教、道教圣地,在古典时空里的仪式感中切身体悟传统文化之精髓。
第一单元国学的价值与应用
《国学的经世致用》《儒释道经典》《国学与家国情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
《中国通史》《中国古代政治演变》《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
第三单元中西方哲学交融与差异
《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西方哲学思维差异及影响》《中西方文化互学互鉴》
中西方哲学是两大思想文明的结晶,由于这两种哲学滋养了在现代世界中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所以对两种哲学的比较和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本单元从“国学”和“西学”中寻找智慧,虚壹而静,探求中西文明的源流,体会中西智慧的本质,借鉴其有益成果。
第四单元周易大智慧与文化自信
《读周易识万物相生之道》《推天道以明人事》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通过学习理解周易智慧中万物蕴涵的变化以及变化中的不易之道。学懂周易就是获得了通权达变的高度人生智慧,方能应时因机适遇,创拓出最为真实而理想的人生德、业之辉煌。
第五单元《道德经》与道家思想解读
《道德经》《悟天道、地道、人道,道尽人生智慧》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本智慧书,上到万物起源,下到为人处世,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是开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的代表作。老子的学说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衍生出了道家和道教,为世人注目。
第六单元世界文明源流与演变
《世界通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未来的冲突和演变》
纵观全球文明的起源、冲突和演变,广泛了解有关“世界历史”学科的基本信息,人类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构建整体人类历史框架的能力。古为今用,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人类文明的深层智慧,应对现在社会的各种挑战。
第七单元史籍举要
《左传》《史记》
解读唯有读史,才得见古事所以知今,明人心人性,得借鉴。《左传》不仅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史记》,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中国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
第八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探寻中国传统民艺之美》
中华五千年历史,经历着朝代的更新,人类不明不断进步,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绘画、书法、剪纸艺术、皮影等等,既具有精神文化性质,又具有文化物质特性,这些都是我们祖先千年里得出的精髓,我们要像铭记历史一样,看清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与应用。
第九单元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共享
《漫谈中医基础》《中医无界文化共享》《孔伯华学术思想传承》
医之活人,何分中西,其存心一也,愿努力发挥,以期理法臻于至善,达于全球,使病者有所依,必先从教育人才始。”——孔伯华。《中庸》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人类行为受思想指导,今天的思想实际上承袭了上一代的思想,思想来源于记忆,来自于广大的人群。因此,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些思想精髓,将中医的博大精深,还给广大民众。
第十单元医术与道教思想及道术关系
《认识神秘的道医文化》《道医道家养生功法》
游学道医圣地,道医是中医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无数的修道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修行方面的感悟,逐渐总结了调理身心的方法,逐渐促成了道医学的形成。随着时代的展,在道家发展的历史上,后代的著名道士对于医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因此渐渐地,道医也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
第十一单元阴阳五行养生与五运六气详解
《天人合一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在临床中的应用》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又称运气学说,为古人研究气候变化与疾病关系的一门学问。方法为运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以干支系统进行演绎,总结人在宇宙中的生理、病理变化。运气学说为一综合学科,其范围涵盖古代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地理学,属于医学气象学和时间医学的范畴。用生活中常见事物或事件解析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目的要让学员掌握概念,能简单应用。
第十二单元《黄帝内经》与养生
《黄帝内经》的古人智慧《经络、四季养生》
《黄帝内经》是几千年医药养生修炼的活水源头,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由《素问》、《灵枢》两大部分组成,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帮助我们认知生命、尊重生命、静思生命,于细微处领略世间的玄妙智慧。本单元主要阐释《黄帝内经》的成书与渊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书中所解密的长寿养生精要,《上古天真论》的养生理论,养生调神术,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养生哲
学深意。
北京、山东曲阜、湖南岳麓书院、五台山佛学、道医圣地。
热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界人士
●课堂经典研习+圣地游学+主题活动+心灵禅修;
●名家名师亲自授课解读经典,探讨国学商道精髓,观名山大川,访文
化古地;
●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达到修身养性,提升素养,陶冶情操,开启人生
智慧。
学制一年,每个月集中授课2天(周末)
定期举办“企业家成长高层论坛”,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搭建企业家学习交流平台,共享国学智慧。
拟邀师资(排名不分先后)
楼老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代表作有《国学精神--中国的品格》《郭象哲学思想剖析》《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等。
杨老师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等。
姜老师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农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原国务院信息办政策法规组、原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农民日报》十佳新闻工作者之一。
岳老师 199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被誉为“北大三杰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九三学社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央和国家政策研究工作,参与大量重要政策和文件、重要讲话和文章的调研、讨论和起草工作。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接见。
杜老师 著名学者,台湾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抱朴讲堂主讲教授,庐山白鹿洞书院儒学主任。
吴老师 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在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所所长,陕西省政协委员,国际佛教禅修学会执行会长。
万老师 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办主任。
林老师 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现任山東大学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院长,曾任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
李老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家张世英先生高徒,哈佛大学(1998-1999)和柏林洪堡大学(2003-2004)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生命哲学等。
张老师 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孔老师 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之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代表性传承人,孔医堂中医连锁医疗机构创始人、董事长,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会常务理事,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人文分会副会长,北京市中医药师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经荣获:2015年中华儿女年度特别推荐人物、北京市非遗保护贡献奖、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改革开放40周年中医药文化传承特别贡献奖、孔子文化奖等。孔令谦先生先后师从孙剑云、田秀臣两位大家学习形意拳和太极拳,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深得太极之精髓。
贺老师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北京市教学名师。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世中联运气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讲学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
杨老师 著名中医,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世纪杨氏新药管疗法研究所所长。1992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阎老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历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席,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
李老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成员,《北大德国研究》编委,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成员,北京大学地中海研究中心主要成员,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欧洲研究协会成员,中国欧洲一体化史研究会成员。
喻老师 历史学博士。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中国史学史、史学论文写作、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等课程。
丁老师 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原学》杂志编委、副主编,东方历史学术文库编委。
赵老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1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史、历史人类学、民俗学史。兼任第六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第十届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第九届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第六届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张老师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1992年7月至1995年7月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1995年7月至2007年7月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2007年7月至今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2008年4月至2015年2月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上一篇: 北京大学文明探源考古研修班第2期
相关课程推荐